02 畫冊
02 畫冊
柔和的陽光透過典雅的拱形窗灑進辦公室,窗台上的大理石表面泛著細膩的光澤。 在一間歷史悠久的州立圖書館工作的確有它的好處。位於市中心,高高的天花板、原木的護牆板還有那些經典的陳設,加上舊建築獨有的氣味,讓人彷彿脫離了現世的繁囂,不自覺就沉浸在一種心境平和的狀態裡。作為「特別收藏與檔案」部門的主管,我的私人辦公室空間寬敞,環境寧靜又舒適。 我正瞇著眼,檢視著一張張鋪滿了大型實木桌的高清複製照片。聽到敲門聲,我放下手上的相片說:「請進。」 進來的是與我共事多年的資深管理員潔絲。她手裡拿著兩杯咖啡,遞給我一杯:「妳的咖啡。找我來是要聊J市的收穫吧?」 「謝啦。」我接過咖啡,喝了一口說:「J市之行比我想像中有趣。市立圖書館收到一批捐贈品,其中有一本畫冊,他們覺得我們會有興趣,就找我過去看看。」 我揮手示意潔絲看桌上的照片:「我見過實物,硬紙皮封面,他們初步估計是十九世紀中葉的。裡面全都是彩色植物插畫,這些是他們給我的複製照片,妳看看。」 潔絲把咖啡放到一旁的小桌上,隨手拿起一張照片仔細端詳。 「嗯…畫工非常精細。」她又看了幾張:「咦?怎麼都沒有標註植物名稱啊?」 「我也覺得很奇怪。再仔細看看,葉脈和花瓣的細節都一絲不苟,但感覺總是有點什麼不對。」我也放下手中的咖啡,看向她手上的照片說。 「對我來說就是很漂亮的植物插圖而已。怎麼了?家裡有個藝術家,這是耳濡目染嗎?」潔絲打趣地問。 我笑了笑:「只是直覺而已。我們現在資料不多,還不能判定這個有沒有收藏價值。」 「J市那邊有沒有畫家或捐贈者的資料?」潔絲問道。 「畫冊是從善終機構送到J市圖書館的。據說捐贈者是個單身獨居的老人,直系親屬都已經去世。他生前參加了善終機構的『自主告別式』計劃,簡單說這個計劃就是參加者預先交付一筆一般人可負擔的金額,然後每兩年再按通脹補交差額。善終機構會記錄參加者對告別式、殮葬方式和遺物處理等意願,在參加者離世後確實執行。捐贈者大約在兩個月前過世,遺願是把所有藏書送給J市圖書館。聽說這批書籍品類繁多,新的舊的都有,還有一些古籍和畫冊。」 我在桌上翻找照片,抓出一張推向潔絲,指著相中的文字解釋:「畫冊內頁的第一頁寫有G.M.,估計是畫家名字的縮寫。捐贈者的姓氏第一個字母不是G或M,也不能確定這本畫冊是親友轉贈、買回來的收藏品、還是從什麼途徑獲得的。」 潔絲拿著兩張照片左看右看:「不論對植物有沒有興趣或認識,光看這些圖片的精緻程度,就覺得可以當藝術品收藏。」 「對,而且我對畫家製作這些插圖的動機很好奇。要做記錄的話,一般人至少會寫上植物名稱和作畫日期。就當我是想太多了,總覺得裡面還有其他的原因。不過我不能因為自己覺得有趣就隨便接收別人的藏品,所以還是得按照正式的篩選程序處理。如果我們這星期能決定接收畫冊,最快可以安排在月底送過來。妳覺得怎樣?」 「我建議先聯絡本地大學的植物學系,請他們辨認這些植物。同時也可以諮詢一些藝術家,了解一下這些插圖的繪畫風格和技術。」 「我也是這麼想。就按妳的意思開始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