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六、落雪亭里笔底知交
四十六、落雪亭里笔底知交
“我不屑做这样的事。”他面上带着病态的苍白,淡淡一哂。 她举起那张素笺,“你与梅致的笔迹,怎会一般无二?” 许听竹微微蹙眉,好整以暇地坐在圈椅里:“那要去问梅将军,为何要与我同书笔锋。” “强词夺理,通敌密函是不是你伪造的?”顾烟萝坐在他膝头,指尖揉皱他肩上衣衫,兰袖滑落,露出半截羊脂玉色的小臂。 呼吸交缠,酿成苦酒。 “你以为梅致便是光明磊落?你说我仿照他字迹,又为何不是他临摹我字迹?”他敛去了讥刺的笑,指节勾住她一缕散落的青丝。 “一派胡言!我与他相识经年,他字迹从未改变,你不要颠倒是非。”她圆睁杏眸冷笑,想起身,被他压住了裙裾。 “既然顾小姐不信我,又何必与我辩论。在你眼里,我总是居心叵测,心思诡谲。唯有他,唯有梅致清风朗月,是你唯一不二信任的人么?他有千般好,而我只有错。” 她逞着愠怒,“是,不愧是许大人,有自知之明。总有一日,我会让你后悔如此待我,在我手心里,任我拿捏。” 他漠然起身,任她倒在软毯上:“本官会等你的,但是现在,出去。” 窗外下起了雨。 墨色氅衣甩落在她身上,“披着。” 顾烟萝眼波隽永,剜了他一眼,拂去盖在身上的氅衣,推门而去,任绣履溅落雨珠。 他跌坐圈椅上,道袍袖口还沾着糖粉,买桃花酥时沾染的。 每日下朝后,改道去杏花楼买糕点,还被朝臣调笑他,一个八尺男儿喜欢吃女儿家的糕点。 轻轻拍去粉尘,淡声道:“隐刃,让太医过来。” * 夫君的笔迹,十年书信往来,顾烟萝早日镌刻在心上。 那时节姑苏城,春日滟滟晴光,抚照她身段娉婷,隐在樱草色长衫里。 在破旧的落雪亭里,让丫鬟取出随身携带的素笺,铺陈在石桌上。 填词写诗,是她在一方闺阁里的趣事。 受理学的影响,闺阁严训,她出行都要坐马车、戴帷帽,高筑樊篱,隔绝外界。 但她有一处辛密之地,就是落雪亭。 工部已准备修缮亭子栈桥,却迟迟不动工,只放置了一个小舟在落雪湖畔。 谁又会来荒芜郊外,乘舟观湖。 起初唯有她一人,而后某日观湖,石桌上遗落着一本《牡丹亭》。 这是闺门禁书,她从未读过,可又好奇。 匆匆写了几段注解在素笺上,夹在《牡丹亭》书页里,恋恋不舍地放置在石桌上。 过了几日再去,那本书还在亭子里。 翻开看去,一行字迹灵逸,允下给她借阅。 一来二去,书信往来,两人成为笔底知交。 只知道那人是个十七岁的青年男子,比她大了三岁,却学识渊博。 夫子给她命题的文章、诗词,她每次懒惫应付,都给对方代写,夫子看到了都赞不绝口。 但是她鲜少能出门,而他也似乎镇日繁忙,错开了时间会面。 她在素笺上写,若有《牡丹亭》,那她会写一个《落雪亭》,关于他们的。 她写上阙词,他和下阙词,素笺撕成两半。 在一个午后,他们不期而会。 下半阙与上半阙终是叠印了,两张素笺拼在一块。 梅致温声:“顾小姐,这可是你写的?” 少女两颊薄红,轻轻颔首,纨扇掩面又流转杏眸。 没想到那人竟是梅致,这与她诗词和鸣的人。 不可言喻的期许,萌动的情愫滋生。绿鬓少年,红颜少女,如此相配。 那一年,他们定下婚约。 而落雪亭自工部修缮后,已不见了,换成一座栈桥。 梅致说他已不喜郊外景色,从不带她同游落雪湖,连带着顾烟萝不再踏足。 * 许久前,梅致谋逆一案事发后,押送他的囚车行至落雁峡。 风掣雷行间,边关暗卫曲不闻自悬崖腾跃而下。 绣春刀寒光乍现,割裂夜幕,锦衣卫却不抵御暗卫,旋腕将刃口直逼梅致咽喉。 "将军,接剑!" 重刀破空落下,他破开囚车,反手格挡数把绣春刀,北方又一波覆面黑衣刺客混战进入。 刀脊相撞间,火星迸溅,照亮覆面刺客腕骨上的蛮夷图腾——不是中原人! 三方激战之下,他执着雁翎刀突破重围,遁入漠漠荒原里。 心间蔓生荒凉。 锦衣卫唯有天子能调令,唯有一个解释。圣上知道此案有冤情,下令就地抹杀,免入三司审查,君要臣死! 若梅致真的通敌,又怎会有北狄来刺杀他。 此战,他的随行幕僚刘轩被逼杀,不慎坠崖。 面目全非的尸首被找到时,刘轩怀中血书余沥四字,"愧对将军"。 那日画舫上,许听竹告知梅致,若想找出线索,何不想想你的身边人,是否忠贞无二。 他站在刘轩旧宅前,门扉已是蛛网蒙尘,一家老小不知所踪。 数月前,他逃亡时来到京中,不止是为了救烟萝,还将刘轩的尸身落叶归根。 此番梅致回京中,找到仵作细问,却被告知,刘轩右手食指无茧,而幕僚常年握笔有厚茧。 跌落悬崖的尸身不是刘轩,他未死。 而刘轩擅丹青,临摹笔迹不在话下。